服务热线杨老师13317421888
红色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  红色教育培训

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——谈毛泽东同志的读书方法

时间:2020-08-07 14:30:48 点击:

文章来源:中红网

韶山红培机构:

韶山市新征程红色文化培训中心


中红网北京2020年4月15日电(王金锋)

“智山慧海传薪火”,文字和书写的发明,书成了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,阅读、书写成了人类知识和智慧传承的重要方式,读书成了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。

崇尚读书是中华文明的一种体现,也是中国文明的突出特色。从古至今几千年来,中国人特别重视读读书。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孔子,“韦编三绝,发愤念,乐以忘忧”,是他热爱读书勤奋、读书的生动写照。其“儒”最广义的所指,就是“读书人”。读书人,在中国传统社会受到高度尊重。

新中国的奠基人、缔造者毛泽东,不仅是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而且是诗人、学者、书法家,这都源于他勤奋读书、刻苦钻研,他从青少年到老年都酷爱读书,把读书看成第一生命。他有句传世名言。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一日不读”。据党史专家不完全统计,毛泽东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。他青年时在长沙读书,是湖南图书馆的常客,每天早上5点第一个到图书馆,天天如此,风雨无阻,冬天大雪纷飞,也不例外。在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时,白天忙没时间看书,晚上偷偷进图书馆阅读,直到深夜。长征时,生活十分艰苦,他却带着一箱书随行,他病了骑马上稍清醒,就在马背上读书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他担任党和国家、军队的最高领导。每天日理万机,可总是挤出时间,哪怕分分秒秒,也要读书学习。他的中南海故居,简直是书天书地,卧室的书架上、办公桌、茶几上、都是书,床上除了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,也全部被书占领了。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,常常带一箱子书,途中到列车震荡颠簸,他全然不顾,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找着书页,阅读不辍。晚年,虽重病在身,仍不忘阅读,有一次,他发烧到39度多,医生不准他看书,他难过的说,我一辈子爱读书,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,叫我躺在这里,整天就是吃饭睡觉,你们知道我是多么难受。工作人员不得已,只好把拿走的书,又放在他身边,他才高兴的笑了。1976年9月9日,毛泽东心脏停止跳动前几个小时,他还了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,当他听到满意的内容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,是无价之宝,是力量的源泉。但如今书籍浩如烟海,怎样阅读才能最有效呢?众说纷纭,其实,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,而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读书习惯,没有固定的模式。我认为,最关键是把书读活,活学活用,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,把认识转化为智慧,把智慧转化为能力,把能力转化为实践,毛泽东拥有这样的能力是“活”读书的集大成者。他的读书方法和技巧,是我们的宝贵财富。

“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”是毛泽东读书的鲜明特点,他不为文凭读,不为分数读,而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读书。他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“改造社会,改造中国”。从小就喜欢读书,才智超群,但他父亲多次不让他读书,认为读书花钱,并多次不给学费,是在他母亲和亲戚老师多次帮助下才得以读书,他读书的重点很突出,对实现他“改造社会,改造中国”最有帮助的社会科学学的极为投入,极为用功。他一生中读的书涉及哲学、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学、军事等门类很多。他读赫胥黎的《进化论与理论学》、《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》、达尔文的《物种起源》、摩尔根的《基因论》、威廉斯的《土壤学—农作物及土壤学原理》等等。这些对人文学都嫌艰涩难懂的书,他读甘之若饴,而且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在实践中。

毛泽东读书不图快,讲效果。他选择的书籍认真的学,反复地读。在读《韩昌黎诗文全集》时,除少数篇章外,大部分篇章都是一篇篇,认真钻研,从词汇、句式、章节到全文意义。哪一方面也不放过,反复诵读和吟咏,韩集的大部分诗文都能流利地背诵。《共产党宣言》他读了150遍,《资治通鉴》他读了17遍。为了研读楚辞,他读了50余种版本,他认为读书要立志、要潜心、要杂学、要择文、要积累,要贵问、要自学、要三复四读,要“挤”和“钻”。在延安时期战争异常紧张,交通异常不便,生活各种异常菲薄,但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,他在所作的《论新阶段》的报告中,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。同年5月,在干部大会上,他又提出在工作、生产的百忙中,以“挤”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,以“钻”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。